Search

Joe:「美國打算聯合G7成員國,一同反抗中國在許多國際議題的影響力,中國跟平常一樣,繼續嗆回去,中...

  • Share this:

Joe:「美國打算聯合G7成員國,一同反抗中國在許多國際議題的影響力,中國跟平常一樣,繼續嗆回去,中美相敬如兵。」

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美國總統Biden帶頭團結西方組成國際陣線,以對抗中國日增的影響力達成共識,G7領袖峰會今天會後發布25頁的聯合聲明,涵蓋議題從疫後復甦、全球經濟、稅改、貿易到氣候等,還要求中國尊重人權與基本自由,尤其攸關新疆和香港自治,還說G7會繼續就如何挑戰中國在全球經濟的舉措保持諮商。

「華爾街日報」指出,這份聯合聲明不大可能有任何立即的實質影響,雖然克服部分歐洲領袖對用字太強恐激怒中國的憂心,在一些議題成功點名中國北京,但美國仍沒能在聲明裡就強迫勞動一事具體點名中國來譴責,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他渴望就諸如氣候變遷等議題繼續與中國接觸,這點不會改變,各國需對中國待以尊重。

G7領袖90分鐘峰會裡主要的焦點都在中國,儘管與會領袖普遍同意中國北京是隱憂,但對與中國相關的用字拿捏,看法分歧,一些與會人員還在敏感議程期間被要求不得用手機以免洩密,Biden力求要高分貝具體譴責中國強迫勞動一事,但最終各國領袖還是折衷,把議題拆成兩項:一方面提高對中國境內的人權關注,另一方面以不直接點名中國北京的方式對強迫勞動提出警告,Biden與西方領袖雖以強硬用字對待俄、中,展現團結陣線應對一系列威脅,但從終止燃煤發電使用的具體時間表,到資助窮國基建投資以抗衡中國北京「一帶一路」的金額,都沒有共識,此外,G7要求中國需尊重基本自由之餘,仍沒能就禁止西方實體與個人參與涉及強迫勞動相關的計畫達成共識,事前大張旗鼓要對付中國北京侵害人權,最終只落得一紙模糊的宣言,要盟邦設立工作組「釐清強化合作領域,以及為消除全球供應鏈中一切形式的強迫勞動而集體努力」。

另有美國媒體認為,儘管Biden呼籲採取更鷹派的立場,但其他領袖擔心此舉恐使G7被視為反中組織,德國總理梅克爾對成立特別工作組表示歡迎,但不想將其定義為反中行動,還說「這個小組不是為了反對某事,而是為了支持某事」,Biden結束在英國舉行的G7峰會後將轉赴布魯塞爾,參加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峰會,預料Biden會重申歐洲仍為關鍵盟邦、北約仍是西方安全重要基石等立場,以修補Trump時代美國與歐洲及北約的裂痕。華府益發在安全上聚焦中國的做法,並非所有盟國都買單。基於地緣關係,中國對北約沒有直接軍事威脅,連美國在北約的代表都坦言,若太過強調應對中國,會分散北約對主要目標俄羅斯的注意。

法國正推動歐洲在防衛議題上應有更大戰略自主;法國國防部長先前也對北約抗中抱持懷疑,認為歐洲不需像美國那樣憂慮中國,G7領袖公報首度提及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怒嗆,七國集團峰會公報提及涉華議題,就涉港、涉疆、台灣、涉海等問題對中方蓄意污衊,干涉中國內政,此舉嚴重違背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違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暴露出美國等少數國家人為製造對立隔閡、擴大分歧矛盾的不良用心,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涉疆、涉港、台灣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

趙立堅說:「我想強調,世界多極化、國際關係民主化是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一國或一個國家集團號令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他指出,當前形勢下,國際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加強團結合作,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而不應基於小圈子搞集團政治,不應以意識形態劃線,打壓不同發展模式,更不應混淆是非,轉嫁責任。最後,他還狂酸「美國病了,病得不輕,七國集團還是給美國把把脈,開藥方。」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6-15/589460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6140120.aspx


Tags:

About author
分析可以天天做,但是操作可不能天天做 趨勢的變化很多時候是模糊不清的,短暫的上漲隨後可能是激烈的下跌 冷靜的觀察趨勢的變化,等待趨勢形成後再進入市場操作,才是正確的態度 過於急於進入市場,好像手上沒有交易單就會失去賺錢的機會 這就像賭徒手上只要有錢就會迫不及待的把把下注的心理是一樣的 在市場生存,沒有看到有把握的波段趨勢勿下注 90%的時間都是觀望伺機而動,等待好時機再進場 非常簡單但卻要學習很久才能控制的住
經濟、政治、歷史、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國際商品投資、外幣定存、總體經濟、各國股市投資、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討論區
View all posts